第1076章 舍身取義
關燈
小
中
大
西嫵仍在長安,三十歲的年齡,她已經不能在作為韋瑞的寵姬了,不過靠著風韻猶存,慧心巧口,竟爭取得韋郎君作為背後倚靠,在平康坊自立門戶,西嫵家既有才思敏捷的周文君,又有色藝雙絕的小蔡姬,更不提背後東家韋瑞造勢,近五載以來,已經算是北裏名氣最大的妓家之一,與叩玉家齊頭並進。
關於嶺南事變,正是西嫵告知璇璣,那時急公會匪首朱祥隆才剛剛殞命,徹底掌控義軍大權的朱子玉自然不會急於求成,他務必要達成韋太後受降,方能保證旗下士勇的性命,而想要做成此事,一來需要宇文盛的幫助,同時,亦不能讓宇文盛暴露早便暗助急公會的事實。
璇璣得知事故,憂憤不已,對於朱子玉忽然改變心意自斷臂膀降服於韋太後的決斷無法理解,三言兩語向宇文盛說明,忍不住抱怨連連:“義軍雖丟了衡州,可郎君已經如願謀得京兆尹一職,眼下姚潛領五十萬禁軍離京,長安警衛空虛,倘若郎君起事,勝算總有五成,嶺南王究竟何故與朱會首自相殘殺,並向韋太後降服,自先會首以來,數十載苦心經營,豈不毀於一旦?”
關於璇璣的疑問宇文盛無法解答,他只能先去見嶺南派遣的暗使,那是嶺南王的心腹要員,原本便與宇文盛相識,故而對於嶺南王的諸多想法毫無隱瞞。
回家之後,宇文盛連連慨嘆:“萬萬不料朱祥隆竟然急於求成而致喪心病狂,他違背急公會教義,為權欲殘害無辜,以至於讓子玉萬萬不能容忍,而今突厥五部大軍逼近,幽燕、雲州也將再起戰事,子玉為保華夏不淪亡於蠻夷鐵騎,亦為十萬正義之師,誓死維護急公會教義,青史丹書之上,不被評為亂臣賊子,方才作此決斷,若非如此,子玉也非我從前所識磊落君子,誓死效忠之人。”
“難道就這麽便宜韋太後?”璇璣不甘,咬緊牙面色鐵青,她不明白為什麽忠正的君子總會為了德義二字粉身粹骨,而像韋太後這樣的無恥之徒往往會因為他人的高風亮節榮華富貴,她的父祖家人正是因為忠義而死,難道又要眼看著丈夫與朱子玉重蹈覆輒?
“長安城之警衛雖不如從前,然則十萬宮衛仍被竇輔安掌握,我縱然起事,僅靠京都衛士亦不能立即攻破宮門,雙方一旦陷入僵持,姚潛聞訊,怎不回軍救援?長安大亂,甘州軍心不穩,這便是給予蠻夷破城機會,禍起蕭墻,蠻夷得利,這不是子玉初衷,亦非我之初衷,璇璣,國難當前,如今不是計較私仇之時。”
“夫郎,妾身可以不計私仇,但妾身怎能不計夫郎安危?嶺南王若然屈降入京,曾與夫郎交好之事便再也隱瞞不住,韋氏那奸詐毒婦,縱然受降,暫時寬赦嶺南王,今後也必定會反面無情,屆時夫郎豈能不被連坐?”璇璣緊緊抓住宇文盛的手臂,淚眼看去,男人那已然讓她銘心刻骨的眉目面貌,長年憂勞不知何時已經夾雜銀絲的發鬢,都讓她痛心不已,這朝夕相處的十餘載,裴六娘成為璇璣,這個男人是她唯一的依靠與救贖,她可以帶著遺憾去死,但她希望她的夫君能夠平安的活著,這一刻她甚至希望宇文盛從未卷進她的仇怨中,雖然如果不是因為覆仇與志向,他們兩人不可能認識不可能廝守,但璇璣此刻就是這麽希望著,為這人世間,她唯一深愛在意的人,如果你能平安,我何懼身陷煉獄。
“這是子玉之抉擇,亦為我之抉擇,縱然因而喪生,亦為我之宿命。”宇文盛用另一只手,輕輕安撫璇璣:“好在大郎早已被我借口求學游歷送出長安,璇璣,你與阿萬……”
“我要與夫郎共生死。”璇璣毫不猶豫。
宇文盛似乎想要勸阻,但看著女子堅決的眉眼,終是一嘆:“也罷,此時亦還並未到絕境,子玉遣暗使入長安,也正是為我安全考慮,若小心應對,我並不至於暴露,再者眼下情勢,嶺南義軍告降,縱然是太後黨亦會力主受降平息內亂一致對外,突厥未敗,子玉應當安全,那我便更不會面臨禍難。”
便告訴璇璣朱子玉的計劃——
多年之前,朱子玉前來長安,在宇文盛的長安縣衙住過一段時日,並在宇文盛引薦下,甚至與陸離手談論交,後來像模像樣經營商事,與不少貴族紈絝打過交道,甚至謝饒平、毛維等過壽時舉宴,他雖沒有得到邀約,也曾主動奉上財禮,不過那時朱子玉只是長安城中毫不起眼的商賈,誰也沒料到有朝一日他竟然揭竿起義,而結交權貴甚至士人本就是商賈的常見行為,朱子玉從來沒引起過內察衛的留心。
直到義軍攻陷衡州,朱子玉的名姓才廣為人知,那些曾與他觥籌交錯甚至稱兄道弟的紈絝,心裏隱隱不安,然而因為衡州王鮮少以真容示人,故而紈絝們也不能篤斷商賈朱子玉便是逆首衡州王,誰也沒有多此一舉僅因兩人同名同姓便去“出首”,故而朝廷竟然不知朱子玉早在多年前便在長安活動。
宇文盛就更沒有受到懷疑,他才能在韋元平的保舉下,順利謀得京兆尹的職位,意圖時機合適時,配合義軍起事。
不過眼下朱子玉來降長安,真面貌當然再也隱瞞不住,雖說宇文盛只是為他引薦了陸離,而陸離無論如何都不會檢舉宇文盛,不過卻也難保沒有其餘人留意過朱子玉與宇文盛的交情,為了穩妥起見,當然要早作安排。
於是嶺南前來的暗使,便開始聯絡曾經與朱子玉相交的紈絝,因他們都是貴族子弟,相隔多年,此時多數已然授了實職,甚至其中好幾個,被徐修能、柴取籠絡,也算是深得太後寄望的“才俊”之流,暗使便以串通匪類的罪名相要脅,這些人為了自保,只好答應從中促成受降之事,徐修能便是被這些黨徒糊裏糊塗拖下了水,因他想來,朱子玉自願投降,嶺南戰亂平息,齊俊便可投身安北戰場,對突厥就更有勝算,卻不曾料,宇文盛竟然主動坦誠早年曾與朱子玉結識,卻壓根沒把他這麽個文質彬彬的商賈與逆首聯想,直到嶺南暗使以此作為要脅逼他促成此事,宇文盛才知自己當年便已通匪。
不過宇文盛固然“出首”,卻也主張朝廷受降,因為不動幹戈便能平息內亂的確利於社稷。
徐修能起了疑心,逼問眾黨從,這才知道他們也都“通匪”,甚至還錯過了出首的最佳時機,徐修能為了自保,毫不留情將黨徒交待出來,提醒太後:“朱子玉多年前便已開始結交朝臣貴族,足見機心城府,那麽這回降服之動機便大大可疑,太後千萬莫信其是受急公會匪首挑撥之言,匪首已是死無對證,怎能確斷他為主使?故,就算為大局故,不得不暫時安撫朱子玉,收編叛軍,亦當扣朱子玉滯留京都為質,以防其另有居心。”
其實不用徐修能提醒,太後哪裏相信朱子玉那套被人挑撥的說辭?莫說太後,朱子玉及宇文盛心裏也明白,韋太後不會如此輕易便將叛逆之罪一筆勾消,朱子玉一入長安,那就是自投羅網。
但朱子玉此時已將生死置之度外,他要做的,就是讓衡州、嶺南追隨義軍的百姓免於治罪,還有旗下十萬士勇,只要他們能為先鋒斬殺蠻夷,助朝廷禁軍大勝安北一役,不說因功論賞,至少可以將功抵罪,朝廷下令赦免謀逆之罪,韋太後再怎麽不放心,殺他一人也就能夠斬絕後患,若是對立有軍功的戰士舉起屠刀,怎能平息悠悠眾口言出無信的質疑?
毀損聲譽,那是別無選擇時的無奈之計,朱子玉相信義軍已經不成威脅的情況下,韋太後不會自傷聲譽。
要脅諸貴族子弟促成受降,其實是朱子玉為了掩護宇文盛的計劃,他何嘗不知如此一來,韋太後就更不會放過他這個懷恩王,已被皇室承認的廢太子銘遺孤?
他已經下定決心殺身成仁,至於天下蒼生的將來,賀周社稷的興亡,那已經不是他有能力擔當的重任了,好在還有晉王妃,已經成為懷恩王的賀珝,再度通過西嫵,將密信轉交宇文盛——
從此再無急公會,願君力助晉王妃!
“晉王妃?”璇璣蹙起尖尖的眉頭,無法把她印象中那個雖說沈穩大度、平易近人的貴女,與“斬除奸後、匡覆治世”八字聯系,她的心裏對懷恩王這句有若遺言的交待格外不解:“晉王妃固然能將太原治理得繁榮昌盛,可她畢竟是效忠於韋海池,甚至沒有韋海池對她一直以來鼎力支持,小小婦人,有什麽能耐推行新政?晉王妃怎麽會背叛韋海池,懷恩王又是為何堅信晉王妃能夠完成急公會未盡之業?”
宇文盛沒有辦法給璇璣答案。
因為知道賀珝曾經與晉王妃當面談判的那些衛士,全都已被秘密/處決,這些人中,雖說多數亦為朱祥隆心腹,可他們罪不該死,然而賀珝為了保護晉王妃,不得不在鏟除朱祥隆之前,將那些衛士斬草除根,這是他有生之年,行為最最虧心之事,可他沒有另外的選擇。
而賀珝其餘心腹,雖說知道主公曾往太原,因未同行,並不知主公與晉王妃面見,他們甚至不知蕭漸入曾與晉王妃有舊,他們知道的“事實”是,會首朱祥隆與突厥細作串通,途中伏擊懷恩王,莒先生、蕭旗令不幸戰死,諸衛士因被朱祥隆瞞在鼓裏,拼死護懷恩王逃脫,可得知懷恩王饒幸生還,朱祥隆又再授意衛士暗殺懷恩王,這次被懷恩王識破,故而才及時通知他們,圍剿叛逆,設計剿殺朱祥隆及其黨羽。
所以就連被懷恩王囑咐重任的宇文盛,其實也不知晉王妃在受降事件中的作用,他現在也不需要考慮這些,他需要籌劃的是,如何竭盡全力保住懷恩王的性命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關於嶺南事變,正是西嫵告知璇璣,那時急公會匪首朱祥隆才剛剛殞命,徹底掌控義軍大權的朱子玉自然不會急於求成,他務必要達成韋太後受降,方能保證旗下士勇的性命,而想要做成此事,一來需要宇文盛的幫助,同時,亦不能讓宇文盛暴露早便暗助急公會的事實。
璇璣得知事故,憂憤不已,對於朱子玉忽然改變心意自斷臂膀降服於韋太後的決斷無法理解,三言兩語向宇文盛說明,忍不住抱怨連連:“義軍雖丟了衡州,可郎君已經如願謀得京兆尹一職,眼下姚潛領五十萬禁軍離京,長安警衛空虛,倘若郎君起事,勝算總有五成,嶺南王究竟何故與朱會首自相殘殺,並向韋太後降服,自先會首以來,數十載苦心經營,豈不毀於一旦?”
關於璇璣的疑問宇文盛無法解答,他只能先去見嶺南派遣的暗使,那是嶺南王的心腹要員,原本便與宇文盛相識,故而對於嶺南王的諸多想法毫無隱瞞。
回家之後,宇文盛連連慨嘆:“萬萬不料朱祥隆竟然急於求成而致喪心病狂,他違背急公會教義,為權欲殘害無辜,以至於讓子玉萬萬不能容忍,而今突厥五部大軍逼近,幽燕、雲州也將再起戰事,子玉為保華夏不淪亡於蠻夷鐵騎,亦為十萬正義之師,誓死維護急公會教義,青史丹書之上,不被評為亂臣賊子,方才作此決斷,若非如此,子玉也非我從前所識磊落君子,誓死效忠之人。”
“難道就這麽便宜韋太後?”璇璣不甘,咬緊牙面色鐵青,她不明白為什麽忠正的君子總會為了德義二字粉身粹骨,而像韋太後這樣的無恥之徒往往會因為他人的高風亮節榮華富貴,她的父祖家人正是因為忠義而死,難道又要眼看著丈夫與朱子玉重蹈覆輒?
“長安城之警衛雖不如從前,然則十萬宮衛仍被竇輔安掌握,我縱然起事,僅靠京都衛士亦不能立即攻破宮門,雙方一旦陷入僵持,姚潛聞訊,怎不回軍救援?長安大亂,甘州軍心不穩,這便是給予蠻夷破城機會,禍起蕭墻,蠻夷得利,這不是子玉初衷,亦非我之初衷,璇璣,國難當前,如今不是計較私仇之時。”
“夫郎,妾身可以不計私仇,但妾身怎能不計夫郎安危?嶺南王若然屈降入京,曾與夫郎交好之事便再也隱瞞不住,韋氏那奸詐毒婦,縱然受降,暫時寬赦嶺南王,今後也必定會反面無情,屆時夫郎豈能不被連坐?”璇璣緊緊抓住宇文盛的手臂,淚眼看去,男人那已然讓她銘心刻骨的眉目面貌,長年憂勞不知何時已經夾雜銀絲的發鬢,都讓她痛心不已,這朝夕相處的十餘載,裴六娘成為璇璣,這個男人是她唯一的依靠與救贖,她可以帶著遺憾去死,但她希望她的夫君能夠平安的活著,這一刻她甚至希望宇文盛從未卷進她的仇怨中,雖然如果不是因為覆仇與志向,他們兩人不可能認識不可能廝守,但璇璣此刻就是這麽希望著,為這人世間,她唯一深愛在意的人,如果你能平安,我何懼身陷煉獄。
“這是子玉之抉擇,亦為我之抉擇,縱然因而喪生,亦為我之宿命。”宇文盛用另一只手,輕輕安撫璇璣:“好在大郎早已被我借口求學游歷送出長安,璇璣,你與阿萬……”
“我要與夫郎共生死。”璇璣毫不猶豫。
宇文盛似乎想要勸阻,但看著女子堅決的眉眼,終是一嘆:“也罷,此時亦還並未到絕境,子玉遣暗使入長安,也正是為我安全考慮,若小心應對,我並不至於暴露,再者眼下情勢,嶺南義軍告降,縱然是太後黨亦會力主受降平息內亂一致對外,突厥未敗,子玉應當安全,那我便更不會面臨禍難。”
便告訴璇璣朱子玉的計劃——
多年之前,朱子玉前來長安,在宇文盛的長安縣衙住過一段時日,並在宇文盛引薦下,甚至與陸離手談論交,後來像模像樣經營商事,與不少貴族紈絝打過交道,甚至謝饒平、毛維等過壽時舉宴,他雖沒有得到邀約,也曾主動奉上財禮,不過那時朱子玉只是長安城中毫不起眼的商賈,誰也沒料到有朝一日他竟然揭竿起義,而結交權貴甚至士人本就是商賈的常見行為,朱子玉從來沒引起過內察衛的留心。
直到義軍攻陷衡州,朱子玉的名姓才廣為人知,那些曾與他觥籌交錯甚至稱兄道弟的紈絝,心裏隱隱不安,然而因為衡州王鮮少以真容示人,故而紈絝們也不能篤斷商賈朱子玉便是逆首衡州王,誰也沒有多此一舉僅因兩人同名同姓便去“出首”,故而朝廷竟然不知朱子玉早在多年前便在長安活動。
宇文盛就更沒有受到懷疑,他才能在韋元平的保舉下,順利謀得京兆尹的職位,意圖時機合適時,配合義軍起事。
不過眼下朱子玉來降長安,真面貌當然再也隱瞞不住,雖說宇文盛只是為他引薦了陸離,而陸離無論如何都不會檢舉宇文盛,不過卻也難保沒有其餘人留意過朱子玉與宇文盛的交情,為了穩妥起見,當然要早作安排。
於是嶺南前來的暗使,便開始聯絡曾經與朱子玉相交的紈絝,因他們都是貴族子弟,相隔多年,此時多數已然授了實職,甚至其中好幾個,被徐修能、柴取籠絡,也算是深得太後寄望的“才俊”之流,暗使便以串通匪類的罪名相要脅,這些人為了自保,只好答應從中促成受降之事,徐修能便是被這些黨徒糊裏糊塗拖下了水,因他想來,朱子玉自願投降,嶺南戰亂平息,齊俊便可投身安北戰場,對突厥就更有勝算,卻不曾料,宇文盛竟然主動坦誠早年曾與朱子玉結識,卻壓根沒把他這麽個文質彬彬的商賈與逆首聯想,直到嶺南暗使以此作為要脅逼他促成此事,宇文盛才知自己當年便已通匪。
不過宇文盛固然“出首”,卻也主張朝廷受降,因為不動幹戈便能平息內亂的確利於社稷。
徐修能起了疑心,逼問眾黨從,這才知道他們也都“通匪”,甚至還錯過了出首的最佳時機,徐修能為了自保,毫不留情將黨徒交待出來,提醒太後:“朱子玉多年前便已開始結交朝臣貴族,足見機心城府,那麽這回降服之動機便大大可疑,太後千萬莫信其是受急公會匪首挑撥之言,匪首已是死無對證,怎能確斷他為主使?故,就算為大局故,不得不暫時安撫朱子玉,收編叛軍,亦當扣朱子玉滯留京都為質,以防其另有居心。”
其實不用徐修能提醒,太後哪裏相信朱子玉那套被人挑撥的說辭?莫說太後,朱子玉及宇文盛心裏也明白,韋太後不會如此輕易便將叛逆之罪一筆勾消,朱子玉一入長安,那就是自投羅網。
但朱子玉此時已將生死置之度外,他要做的,就是讓衡州、嶺南追隨義軍的百姓免於治罪,還有旗下十萬士勇,只要他們能為先鋒斬殺蠻夷,助朝廷禁軍大勝安北一役,不說因功論賞,至少可以將功抵罪,朝廷下令赦免謀逆之罪,韋太後再怎麽不放心,殺他一人也就能夠斬絕後患,若是對立有軍功的戰士舉起屠刀,怎能平息悠悠眾口言出無信的質疑?
毀損聲譽,那是別無選擇時的無奈之計,朱子玉相信義軍已經不成威脅的情況下,韋太後不會自傷聲譽。
要脅諸貴族子弟促成受降,其實是朱子玉為了掩護宇文盛的計劃,他何嘗不知如此一來,韋太後就更不會放過他這個懷恩王,已被皇室承認的廢太子銘遺孤?
他已經下定決心殺身成仁,至於天下蒼生的將來,賀周社稷的興亡,那已經不是他有能力擔當的重任了,好在還有晉王妃,已經成為懷恩王的賀珝,再度通過西嫵,將密信轉交宇文盛——
從此再無急公會,願君力助晉王妃!
“晉王妃?”璇璣蹙起尖尖的眉頭,無法把她印象中那個雖說沈穩大度、平易近人的貴女,與“斬除奸後、匡覆治世”八字聯系,她的心裏對懷恩王這句有若遺言的交待格外不解:“晉王妃固然能將太原治理得繁榮昌盛,可她畢竟是效忠於韋海池,甚至沒有韋海池對她一直以來鼎力支持,小小婦人,有什麽能耐推行新政?晉王妃怎麽會背叛韋海池,懷恩王又是為何堅信晉王妃能夠完成急公會未盡之業?”
宇文盛沒有辦法給璇璣答案。
因為知道賀珝曾經與晉王妃當面談判的那些衛士,全都已被秘密/處決,這些人中,雖說多數亦為朱祥隆心腹,可他們罪不該死,然而賀珝為了保護晉王妃,不得不在鏟除朱祥隆之前,將那些衛士斬草除根,這是他有生之年,行為最最虧心之事,可他沒有另外的選擇。
而賀珝其餘心腹,雖說知道主公曾往太原,因未同行,並不知主公與晉王妃面見,他們甚至不知蕭漸入曾與晉王妃有舊,他們知道的“事實”是,會首朱祥隆與突厥細作串通,途中伏擊懷恩王,莒先生、蕭旗令不幸戰死,諸衛士因被朱祥隆瞞在鼓裏,拼死護懷恩王逃脫,可得知懷恩王饒幸生還,朱祥隆又再授意衛士暗殺懷恩王,這次被懷恩王識破,故而才及時通知他們,圍剿叛逆,設計剿殺朱祥隆及其黨羽。
所以就連被懷恩王囑咐重任的宇文盛,其實也不知晉王妃在受降事件中的作用,他現在也不需要考慮這些,他需要籌劃的是,如何竭盡全力保住懷恩王的性命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